当前位置: 云服务器知识 » 云服务器 » 阿里云赋能高校:用云支持计划启航

阿里云赋能高校:用云支持计划启航

阿里云赋能高校:用云支持计划启航——以普惠算力推动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
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时代背景下,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,正面临计算资源不足、实践平台匮乏、跨学科融合困难等挑战。阿里云通过“高校用云支持计划”,以普惠算力为基石,整合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,为高校提供覆盖教学、科研、实践的全链路支持,助力高校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。

一、计划核心:普惠算力与全场景支持
阿里云高校用云支持计划以“降低技术门槛、赋能创新实践”为核心,通过三大举措构建高校数字化支持体系:

无门槛算力资源
300元无门槛云产品抵扣金:面向全国高校学生(含专科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及在职研究生),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领取,适用于云服务器ECS、对象存储OSS、数据库RDS等全量公共云产品,有效期一年。
合作高校专属折扣: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合作高校学生可叠加享受3折优惠,年度优惠上限5000元(实付1500元),覆盖从课程实验到科研项目的全周期需求。
教师科研支持:高校教师可申请5折优惠购买云资源,科研合作项目最高享40万元算力补贴,支持大规模模型训练、基因序列分析等高算力需求场景。
全链路教学科研工具
PAI-ArtLab智能设计平台:集成AI绘图、模型训练等功能,支持工业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创意设计等跨学科实践。例如,学生可通过平台快速生成建筑模型,教师可将其融入课程作业评价。
PAI-EAS算力服务平台:提供弹性算力调度,支持生物信息学、金融科技等领域复杂数据分析。复旦大学利用该平台完成550余项课题研究,支撑发表多篇CNS级别论文。
开源数据集与课程资源:开放电商、医疗、自然科学等50余个行业数据集,上线100余门云计算、AI课程,覆盖从基础编程到AI大模型开发的全技能链。
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
协同育人项目:2025年启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,支持高校改革教学内容、建设实践基地,项目涵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、AIGC设计等领域,提供资金、算力及技术培训。
课程共建计划:与浙江大学、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“AI+行业”课程,将产业案例融入教学。例如,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融入法律、金融等跨学科案例,学生需使用阿里云PAI平台完成项目实践。
认证体系与就业对接:推出大模型工程师ACA认证,联合企业提供实习就业机会。复旦大学首批通过认证的学生已进入阿里云生态企业实习,实现“学-练-考-聘”闭环。
二、实践成效:从资源普惠到创新生态
阿里云高校计划已覆盖全国2258所高校,为9万余名师生提供7.7亿小时免费算力,催生一系列创新成果:

学生创新实践: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利用云服务器学习编程语言,开发出智能交通调度算法;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通过“云上赏樱”项目,结合物联网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樱花花期预测。
科研突破加速:CFFF智算平台支撑复旦大学完成5200余名师生、550余项课题研究,推动百余项成果落地,包括新型材料研发、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前沿领域。
跨学科融合案例:西安交通大学联合阿里云开设九门跨学科课程,如“AI+生命科学”课程中,学生使用LucaOne生物语言大模型分析基因数据,结课后获阿里云创作者证书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
三、未来展望:构建教育科技共同体
阿里云高校计划将持续深化三大方向:

技术普惠升级:扩大无门槛算力覆盖范围,优化PAI平台工具链,降低AI开发门槛。
生态协同拓展:联合高校、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。例如,与中传合作成立AI设计中心,探索计算广告、数字艺术等领域应用。
全球化人才培养:面向“一带一路”高校开放云资源,输出中国云计算教育标准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字化人才。
结语:阿里云高校用云支持计划以算力为舟、技术为帆,正在重塑高等教育创新范式。通过普惠资源、开放生态与产学研深度融合,阿里云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“用得起、用得好”的数字化工具,更构建了一个从学习到创新、从科研到产业的完整生态链,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更多兼具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。

腾讯云2核2G服务器一年38元,限时秒杀,点击查看
华为云2核2G服务器一年36元,点击查看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