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云EVS(弹性卷服务)就像个“云上硬盘”,能挂载到云服务器上存数据,但用起来到底要花多少钱?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——容量怎么算钱?性能要不要额外掏钱?包年还是按需更划算?咱们从这三个核心问题切入,结合真实场景和官方规则,把费用逻辑讲明白。
一、容量计费:买多大存多久,钱就花多少
EVS的容量费用是“基础款”,不管你用的是极速型SSD、超高IO还是通用型SSD,只要买了就会计费,和是否挂载、是否读写数据无关。举个例子:你买了个100GB的通用型SSD,就算把它挂在服务器上当“摆设”,或者服务器关机了,这100GB的钱照样按小时扣。
计费模式分两种:
包年包月:适合长期用的场景,比如企业数据库、核心业务存储。提前付清费用,单价通常比按需便宜30%-50%。比如100GB的通用型SSD,包年可能只要300元/月,而按需的话每小时要0.4元(约288元/月),但包年得一次性掏3600元,适合预算充足的公司。
按需计费:适合短期测试、临时扩容。用一小时扣一小时的钱,不足一小时按实际时长算。比如你只用了2小时30分钟,就只收2.5小时的费用。但要注意:删除云硬盘才会停止计费,哪怕你卸载了但没删,钱还在扣。
扩容有讲究:如果中途觉得容量不够,包年包月的硬盘不支持缩容(只能买大不能买小),但可以扩容,扩容后到期时间不变,需要补差价。比如你买了100GB包年,用了6个月后扩容到200GB,剩下的6个月要按200GB的价格补钱。按需计费的扩容更灵活,但计费周期内会拆成两条记录——比如你在1:30扩容,1:00-1:30按原容量计费,1:30-2:00按新容量计费。
二、性能计费:IOPS和吞吐量,可能是“隐藏消费”
很多人以为买了容量就万事大吉,其实EVS的性能(IOPS和吞吐量)也可能单独收费!这里分两种情况:
基础性能随容量赠送:比如通用型SSD会默认给一定量的IOPS和吞吐量(比如3000 IOPS、125MiB/s),这部分不额外收费。
高性能需求要加钱:如果你需要更高的IOPS(比如5000)或吞吐量(比如325MiB/s),超出赠送的部分就得按需计费。比如通用型SSD V2的案例:客户买了100GB,预配置5000 IOPS和325MiB/s吞吐量,包年模式下,容量费用是50元/月,但性能费用要额外算——IOPS超出2000(5000-3000),按0.0000153元/IOPS/小时算,30天就是22.03元;吞吐量超出200MiB/s(325-125),按0.00194元/MiBps/小时算,30天要279.36元。总费用直接从50元飙到351元!
关键提醒:包年包月的硬盘,性能只能按需计费,不能一次性买断。比如你买了包年容量,但IOPS想用更高的,就得按小时扣钱,哪怕你只用1小时高IOPS,也要收整小时的费用。
三、计费模式怎么选?看这3个场景
长期稳定业务:选包年包月。比如企业的ERP系统、数据库,用量稳定,包年单价低,还能避免按需计费因忘记删除导致的“意外扣费”。
短期测试/临时扩容:选按需计费。比如你临时要跑个大数据分析,需要200GB存储,用3天就删,按需计费更划算(3天约14.4元,包年要提前付3600元,显然不划算)。
性能波动大的业务:容量包年+性能按需。比如电商大促期间,IOPS需求激增,平时用基础性能,大促时临时提升IOPS,按需计费灵活控制成本。
四、避坑指南:这些细节能省不少钱
欠费处理:按需计费的硬盘欠费后,不会立刻删除,而是进入“保留期”(通常7天),保留期内充值可恢复;包年包月的硬盘到期后也有保留期,但保留期结束直接释放数据,无法找回。
退订规则:包年包月的硬盘退订要扣手续费,比如你用了3个月要退,可能只退剩下9个月的70%费用(具体比例看合同)。
快照费用:如果开了自动快照备份,快照存储也要收费,按“快照单价×容量×时长”算。比如100GB快照存1天,单价0.0001667元/GiB/小时,费用是0.4元。
总结:EVS费用=容量基础费+性能附加费+可能的其他费
选计费模式就像点外卖:包年包月是“套餐”,单价低但得一次性付清;按需计费是“单点”,灵活但可能贵。性能需求则是“加料”,基础量免费,超出部分按需收费。用的时候记住两点:按需计费用完就删,包年包月提前规划扩容,就能避免“钱花了但没用明白”的尴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