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云的云硬盘(EVS)收费模式和计费标准,说白了就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,提供了两种主流付费方式——包年包月和按需计费,外加一些性能、回收站、快照等细分计费项。下面咱们掰开揉碎聊聊,帮你理清楚怎么选更划算。
一、包年包月:长期稳定用,省钱但不够灵活
包年包月是预付费模式,适合那些业务稳定、存储需求长期固定的用户,比如企业跑核心系统、数据库存储这类场景。它的核心优势是单价低,比如华北-北京四区域,100GB的SSD云盘包月可能只要0.1元/GB/月,比按需计费便宜不少。但缺点也很明显:不够灵活,买了就得用满合同期,中途想退或者缩容?不行,只能等到期或者支付退订手续费(按剩余时长比例退还,但手续费可能让你肉疼)。
举个例子:你买了1TB的SSD云盘包年,用了半年发现业务缩减,只需要500GB了。这时候包年包月模式不支持缩容,要么硬着头皮用满一年,要么退订付手续费;而按需计费模式直接扩容/缩容,按实际用量计费,更灵活。
二、按需计费:灵活但贵,适合短期或波动需求
按需计费是后付费模式,按秒计费、按小时结算,适合那些需求波动大、临时测试、电商抢购、科学计算这类场景。它的核心优势是随用随付,不用提前买大容量,比如你只需要临时跑个数据分析任务,用100GB的云硬盘2小时,就只付这2小时的费用,用完删掉不花钱。
但缺点是单价高。还是华北-北京四区域,SSD云盘按需计费可能到0.0014元/GB/小时,算下来100GB用一个月(720小时)要100.8元,比包月贵不少。不过它支持实时扩容,比如你用了半小时发现容量不够,直接扩容到200GB,系统会按扩容时间点拆分计费(比如01:30扩容,01:00-01:30按100GB计费,01:30-02:00按200GB计费),完全不用停机。
三、性能计费:SSD V2的“额外消费”
这里要重点说下通用型SSD V2和极速型SSD V2(公测)这类高性能云硬盘,它们的计费比较特殊——除了按容量收费,还要按IOPS(每秒输入输出次数)和吞吐量(每秒数据传输量)收费。
举个例子:你买了100GB的通用型SSD V2,预配置5000 IOPS、325MiB/s吞吐量。包年包月模式下,容量按0.5美元/GiB/月算,IOPS和吞吐量按预配置值收费(比如IOPS超出基准值的部分按单价*时长计费);按需计费模式下,容量按0.000695美元/GiB/小时算,IOPS和吞吐量同样按预配置值收费。算下来,如果业务对性能要求高,这部分费用可能比容量费用还贵。
四、回收站和快照:隐藏的“持续消费”
很多人容易忽略回收站和快照的计费。云硬盘删除后如果进了回收站,会继续按容量计费,直到你彻底销毁。比如你删了个100GB的云硬盘,在回收站放了3天,这3天还要按100GB单价3天收费。
快照也是同理,它是按快照链(一块云硬盘的所有快照)的容量和存储时长计费。比如你每周备份一次100GB的快照,存了4周,就要付400GB单价4周的费用。所以定期清理不用的快照和回收站,能省不少钱。
五、怎么选更划算?看这3个场景
长期稳定业务:选包年包月,单价低,预算可控。比如企业跑ERP系统、数据库存储,用包年包月能省30%-50%的费用。
短期或波动需求:选按需计费,灵活不浪费。比如电商大促前临时扩容存储,或者开发者做压力测试,用按需计费更划算。
高性能需求:选SSD V2但要注意性能费用。如果业务对IOPS和吞吐量要求高(比如高频交易系统),SSD V2的性能优势能抵消部分费用;但如果只是普通存储,选普通SSD更省钱。
六、小贴士:避免“隐形消费”
账户欠费:按需计费云硬盘欠费后会进入保留期(一般1-7天),保留期内仍计费,超期后资源释放。所以定期检查账户余额,避免欠费导致数据丢失。
变更配置:扩容云硬盘时,系统会按扩容时间点拆分计费,比如01:30扩容,01:00-01:30按原容量计费,01:30-02:00按新容量计费。提前规划容量,避免频繁扩容增加计费条目。
回收站管理:删除云硬盘前确认是否需要恢复,不需要的话直接彻底销毁,避免回收站持续计费。
华为云的云硬盘计费模式挺灵活,但“坑”也不少。选包年包月还是按需计费,关键看业务需求和预算;高性能云硬盘要算清楚性能费用;回收站和快照别忘了清理。用对了模式,既能满足业务需求,又能把钱花在刀刃上。